趁着东盟峰会的机会,俄罗斯外长把一个大胆的想法,分别告知了中国外长王毅和美国国务卿鲁比奥。峰会现场气氛微妙。什么想法呢?把伊朗的浓缩铀,运到俄罗斯进行贫化处理,也就是俄罗斯暂时替伊朗接管这些宝贝疙瘩。
关于王毅和拉夫罗夫的会谈内容,我们看看外交通告是怎么说的,很简短:就伊朗核问题,中俄交换了意见,俄方说了其考虑所在。
在同鲁比奥的会晤中,拉夫罗夫也谈到了同样话题。俄方的提议听起来是好心,是为了避免局势升级所做的缓冲措施。但实际上,这话一出口,中美都知道俄方下的是一盘大棋。
拉夫罗夫等于是对伊朗说:你不是老说自己没想造核武器吗?那你就把浓缩铀交出来,交给我这个信得过的大哥保管,总比被美国和以色列空袭了好。此举看起来是为伊朗托底,实则是一根温柔的缰绳,是对伊朗的软控制。
缰绳的作用是控制马的方向和速度,让它不至于跑偏,也不至于撒野。你不一定非得勒它的脖子,但你手上有那条绳,它就必须“有所顾忌”。
若伊朗真的把浓缩铀交给了俄罗斯,那么就真的陷入了充分被动。名义上说是“托管”,但一旦想反悔、索回,俄罗斯完全可以说“再商量商量”,这就是话语权的威力。
在未来伊核问题的任何谈判中,俄罗斯都能说:浓缩铀在我这儿,先听听我怎么说。此举等于变相地把自己绑进了所有相关方的博弈核心,谁也绕不开俄罗斯这一步。伊朗今后在中东怎么走、跟美西怎么谈,都不能脱离俄罗斯这个中间人了。因此在我看来,送俄罗斯保管风险奇大。
俄方向王毅透露这方案,是在试探中国会不会配合背书。中国是伊核问题六方会谈的核心成员之一,拉拢中国等于是为该提议增强国际合法性。
中方外交稿件很简短,表面意思是中俄双方谈了伊朗问题,双方友好讨论、沟通立场。俄罗斯表达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想法。潜台词是什么呢?交换意见等于意见没有同意,没谈拢,但彼此都礼貌地讲了自己的立场。俄方试图推动某种立场或提议,但中方没有明确表态。总之,双方没有吵架,但也没谈成什么。只是客气地交换了意见,保持沟通姿态。
想必都能看得出来,在伊朗核问题这件事上,俄方想拉中方站台,中方留了一手,没说行,也没说不行。
再看拉夫罗夫同鲁比奥的会面。向鲁比奥通报,就是外交版的“我先告诉你一声,不是来请示,是来通知”。同时也释放信号:俄罗斯仍然是伊朗问题的关键玩家,有足够能力“托底”这个风险点。更重要的是,如果美方反对,那就得解释你为什么不愿意解决伊核问题;如果不反对,那就默认俄罗斯在中东又掌握了一颗新棋子。
当拉夫罗夫谈到这个问题,峰会气氛属实微妙。没人当场翻脸,但大家都心里咯噔一下。对中方来说:接受这个方案,可能意味着默认俄罗斯成为伊核问题的实际主导方。对美方来说:这等于是把地缘控制权拱手让给俄。
表面上俄方借此峰会与中美就该问题提前通气,实际上是想借此扩展影响力。对中美分别通风报信,是故意打乱彼此节奏,看谁敢先反对,谁就背锅。俄方这次提的想法足够大胆,是一个“险中求利”的布局试探。
那么,伊朗若真的伊朗把浓缩铀给俄罗斯 会发生什么,以及伊朗会给吗?
这相当于自我去武装化的一部分让渡,交出浓缩铀,伊朗确实会在短时间内缓解一部分国际压力。但是伊朗领导层会遭到国内革命卫队等武装力量的质疑:我们辛辛苦苦几千离心机搞出来的铀,就这么交出去了?是在向美国妥协吗?
伊朗虽然说“我不造核武”,但那点浓缩铀始终是“战略模糊资产”。一旦真交出去,周边国家和美国以色列可能立刻强硬起来,觉得伊朗“空了”。因此必须得到中美俄各自的保证,才会考虑交出的可能。
因此这么看来,伊朗到底会不会给,取决于俄罗斯能给出多少保底,中国是否背书,美国是否暗示妥协,以及国内是否压得住反弹。所以,不是不可能,事情到底会怎么发展,最终还是要看中美俄三方博弈。
正规的配资网站,广州股票配资平台交流,配资平台导航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